Friday, July 29, 2011

<修> Oneness 合一深化課程:7/8/11 Day 16

Divine is very friendly, so act like a child.
     神是很友善的,所以在祂面前要就像個孩子一樣。



Divine never judge.
     神從不評斷。



◇ 三種類型的人:
  1. Self-centric 自我中心的:其中又包含"ego-centric"和"ethno-centric"。
  2. World-centric 世界中心的
  3. Spirit-Centric靈性中心的:意旨可與全部事物連結
基本上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上述的每一個階段,但有些人在某個類型就會被卡住。


中午和同桌的同學分享了Sada阿姨送我的水蜜桃,東西果然還是要分享比較好吃 :)


"Content is never important because content can be anything. Your Psychological struggling is coming from the fact that you try to change the content." -Sri Amma Bhagavan
     「內容物從來都不重要,因為它可以是任何東西。導致你心理上掙扎痛苦的原因是因為你試圖去改變這些內容物。」 - 阿瑪巴關
  • 例如,「悲傷」(內容物)本身不是受苦,但「試圖改變悲傷」 的過程就是受苦。
  • 「轉化」就是去接納事情本來的樣貌。
  • 當負面情緒出現時,不抗拒不壓抑不改變,真誠地接受你的負面情緒。 
  • 體驗就是喜悅。

"To see is to be free." -Sri Amma Bhagavan
      「看見就解脫自在。」-阿瑪巴關
  • 這是第一步,也是最後一步。
  • 覺醒的人必要先成為覺知的人。
  • 看見後,沒有評斷、沒有抗拒,如實如是地經驗它、陪伴它。
  • 「不接受」就是抗拒,「抗拒」就是受苦。 

覺醒就是即使擁有仇恨、憤怒、嫉妒、悲傷等等,依然自在。


Awakened ones find perfection in imperfection because perfection only lies in conception.
     覺醒者在不完美中看見完美,因為完美只存在於觀念之中。


♡ 今天靜心時和Bhagavan祈禱,告訴他我對他的懷疑、不信任和抗拒,在說說完後有種輕鬆的感覺,也沒有想很多,也沒有期待什麼。但想不到今天傍晚就真的從聖照中接到一個溫暖的deeksha。和昨天的沒感受和憤怒很不同,我可以感覺到彷彿真的有事情在發生。當下我清楚感受到與菩薩的連結,感覺菩薩站在我的身後,把雙手放在我的背上。我感受到被恩典圍繞。

不經想起Lency和媽媽總是說的一句話:「只要心打開,恩典就會進來。」

7/8/2011 這張照片的重點在於遠方的小講台。印度導師們都用Macbook...
不只如此,還有iPhone、iPod和iPad...厲害吧!

 
7/8/2011 就是這顆紅紅胖胖又多汁的水蜜桃,給我一整天的幸福感。謝謝Sada阿姨~

Thursday, July 28, 2011

<修> Oneness 合一深化課程:7/7/11 Day 15

深化課程的兩大意圖:「覺醒 (Awakening)」 和「了悟神 (God Realization)


Every process has its direction.
  • 信任過程:信任自己的過程,並且也信任他人的過程。
  • 在一次會談中,有位學員詢問台灣區導師 Chandra Sekhar 靜心時全身顫抖對於覺醒到底有沒有幫助。 我很喜歡Chandra Sekhar 的回答:「我無法評斷某個特定的事件對覺醒有沒有幫助,因為它可能對A君有幫助,但對B君卻毫無意義。但我相信,神在你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,對你而言就是最完美的過程。」
What you call a suffering is just "running away from suffering." (所有你所稱之為的受苦其實都只是「逃離受苦」。)
  • 「逃離受苦」是人的天性。因為從小 (甚至從古至今),父母師長幾乎都教導孩子去「逃避受苦」(例如:「不准哭!」「男兒有淚不輕彈。」)。因此這成為了我們生命中一項強大的制約 (conditioning)。
  • 人們通常不知道如何停留在痛苦裡。所以我們根本沒有、也不懂得如何受苦,我們只是一再得逃開苦痛、悲傷、心碎或憤怒。
  • 「逃避受苦」反而是最煎熬、最痛苦的。
人類逃避受苦的方式 (簡而言之,就是任何可以不去碰觸情緒的策略)

  1. 生理上:吃東西、看電視、喝酒、抽煙、clubbing、烹飪、睡覺、講電話, etc.
  2. 心理上:抱怨 (包括他人、環境、神)、成為受害者、自悲自憐、自我責難, etc.
唯有徹底經驗痛苦 (可能是心碎、悲傷、憤怒、罪惡、內疚、失落、分離感等等),喜悅最終會自然發生。

  • 「徹底經驗痛苦」是指一種被動且很個人的內在體驗,並不是在外在世界隨意得發脾氣或丟內疚感給他人
  • When you become defensive or aggressive, it's because you're resisting, not experiencing.
    當你變得防備或具攻擊性,那就不是經驗,而是「抗拒」。
  • 在經驗痛苦的過程中,如果一心還期待著「喜悅什麼時候會出現?」,那就表示你並沒有如實如是得經驗當下的痛苦。
Awakening ones are "he is what he is." (覺醒者就是如實如是接受自己,言行一致、表裡如一。)

FEAR 害怕
  1. 生理上的害怕 (biological fear):永遠都會存在,每個人都一定會有生理上的害怕。例如:怕黑、怕毒蛇猛獸。
    這讓我聯想到榮格(Jung)所提出的「集體潛意識」(collective unconscious)。它是祖先經驗的寶庫,經過世代的累積、淬鍊而成,賦予人類一種稟賦,使我們以一種特定的方式對世界反應。當然,這也就是一種制約。
  2. 心理上的害怕 (psychological fear):專屬於未覺醒者的害怕。
六大心理上的害怕

  1. 害怕失敗/犯錯 (fear of failure/mistake)
  2. 害怕未來 (fear of future)
  3. 害怕被拒絕 (fear of rejection)
    → 當導師在講解以上三種害怕時,我不經想起「小島上的靈魂治療師」這本書。那本書如此輕薄簡單,卻讓我在閱讀時,對於這三種害怕再次省思和體悟。
  4. 害怕死亡 (fear of death)
    → 存在心理治療所主張的「人存在的六大基本層面」之一,就是要覺察並體認死亡的必然性,因而減少對死亡的恐懼,把握此時此刻,活在當下。
  5. 害怕默默無名/不被重視 (fear of becoming nobody)
  6. 害怕神 (fear of God)
印度的芒果好好吃!有股特殊的奶香 :)

我的室友人都超級好的!超nice超熱心也超有耐心,我好感動喔~~~~


7/6/2011 到印度的第一餐 :)


7/7/2011  託Sada阿姨的福,在印度竟然可以吃到白櫻桃,我都要飆淚了